电梯安全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,作为国内首部电梯安全法规,《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》自2012年开始实施,时隔十年迎来首次修订。修订后的《条例》规定:电梯保修期由2年调整为5年,且维修不得收费;运行15年以上的电梯纳入年度检查重点,经评估整改后 无法抵达安全使用条件的电梯,应当强制报废。除了关注电梯维保问题,《条例》还首次立法明确:禁止电瓶车进乘客电梯,违反者将面临200到1000元的罚款。
今年5月10号,四川省成都市一居民小区的电梯内,一辆电瓶车瞬间爆燃,导致多人受伤,这中间还包括一名婴儿。近年来,由电瓶车进电梯引发的火灾,在全国已发生数起。
为了充分保障“市民安全上下楼”,8月31号,《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》由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二审通过。其中明确规定:电瓶车及其蓄电池不得进入乘客电梯,其他乘用人、电梯使用单位、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等有权劝阻、制止,对拒不听从的,应当及时报告,由消防救援机构处以二百元以上、一千元以下罚款。律师表示,通过立法的形式,能更好地以刚性责任推动义务落实。
北京金诚同达(南京)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威介绍,《条例》规定是由消防救援机构来进行处罚200元以上1000以下的罚款,主要是以引导为主、处罚为辅的监督行为。如果再遇到电动车进电梯这一些状况,那就可以向应急管理局下设的部门进行举报,也可以向业主委员会、向电梯使用单位做通知或反馈,这样比较及时或者迅速。
那么,目前各小区对电瓶车进电梯,又是如何管理的呢?南京新街口周边有上百栋高层楼宇,记者在北门桥小区发现,今年5月该小区19部电梯,全部引入了电梯智能识别系统。
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和记者说,电瓶车只要进了电梯,摄像头捕捉到以后就发出警报,发出语音提示,电瓶车不能进入楼层充电,即使强行摁关门键,电梯也不会关门的。
电梯停运的情况,也将第一时间反馈到物业人员的手机上,便于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。小区居民表示,非常赞成和支持禁止电瓶车上楼,但是充电难题也亟待解决。比如,南京丹凤新寓小区有近2000户居民,但充电桩只有100多个。
对此,街道、社区方面表示,高层小区人口密集、公共区域较少,近期将清理僵尸自行车、电动车和汽车,腾出一部分空间,尽快安装新一批充电桩。
此外,南京部分小区还计划引进“共享电池”,通过“换电站”,让居民电动车的电池可以“随走随换”。近期,南京消防、城管、市场监督等部门也将展开电梯安全联合执法行动,防范电瓶车进电梯、推上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