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民出行用自行车、电动车、摩托车等工具作为代步是很普遍的,当要把这些代步工具送回家里保管,就想当然通过小区住宅电梯的运送。近日,家住增城区某小区的市民冯先生反映,该小区专门设有自行车、电动车、摩托车停车位,但还是有部分人为省几十块钱的停车费,用电梯将自行车、电动车带上楼放在家里。人车一起“挤”在电梯里,不仅造成居民上下不便,而且也不安全。业主们对此意见纷纷,物业公司也颇为头疼。
近年来,频发的电梯事故使得电梯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虽然多起震惊全国的电梯事故都是发生在商场等公共场所,但居住小区电梯安全也不容忽视。我们大家都知道,小区住宅楼电梯的强度都不如货运电梯。电动车、自行车搭乘电梯,不仅可能会碰撞电梯轿厢,碰到老人和孩子就更危险。电梯作为小区公共设施,其安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。
在城区不少居住小区发现,物业部门作为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,电梯安全管理意识非常薄弱,习惯将电梯管理的安全责任全部推给了进行日常保养的维保公司,甚至对电梯维护保养质量也不进行监督。
一些居住小区的电梯使用者素质不高,对电梯安全使用还是了解不够,电梯超载运行、违规操作等情况十分严重,这些不良习惯诱发了电梯故障,特别是出现电梯困人情况时,一般业主更是不能正确应对。
为加强居住小区电梯安全管理,嘉立认为,有关部门应明确由物业公司作为电梯安全责任主体,业委会全程参与物业公司与电梯维保单位间的合同谈判,督促物业公司制定规章制度。小区无业委会的,可由电梯业主推举一名代表行使职责。
作为物业公司、电梯维保单位,其从业行为应当受到有效监督。在此,房管、质监等有关部门不妨把物业公司、电梯维保单位的工作质量纳入企业诚信档案,加强考核,并定期向社会通报,从而通过市场机制,淘汰维保质量差的单位。
为进一步提高电梯安全性,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数据库系统,对每台电梯运作状况进行在线监测。如用二维码电梯管理系统来进行电梯监管,为每部电梯建立详细的安全档案,对电梯故障进行详尽的记录,维保单位可以对每部电梯展开最具针对性的维修保养,从而确保电梯安全运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