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市城区南湖路泊富君庭小区业主反映,该小区8栋高33层,近来电梯反复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,最近一个月就坏了3次,出现故障时还有人被困在电梯里,让业主们提心吊胆。该社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,故障是因为电梯“老龄化”,机械零部件日渐老化造成的。
21世纪初期,随着高层商品房的兴起,电梯成为高层住宅的标配。跟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电梯已有15年至20年以上的历史,俨然已经“高龄”。任何机械设备使用久了,都会部件老化、磨损,小区电梯也不例外。急速下坠、被关轿厢、关门夹人,就是电梯“高龄服役”带来的风险隐患。“高龄”电梯无论是维修还是更换,最大的难题是:谁来负责、谁来出钱?
按照有关规定法律法规,电梯进行更新、改造、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所需费用,由电梯的所有权人承担。居民住宅电梯的更新、改造和维修所需资金的管理,按照有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规定执行。也就是说,如果小区业主交纳了公共维修基金,就可以由业主决定动用公共维修基金,如果业主没有交纳公共维修基金或基金数额不足,则由业主分摊。但真实的情况却复杂得多。通常物业公司认为电梯故障是由于自然老化、长期超负荷运作造成;业主则认为是物业公司的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电梯故障,维修或更换费用要物业公司从收取的物业费和小区公共收益中出,而不是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由业主自筹。这样的分歧常常导致“高龄”电梯故障“久治不愈”、解决方案久拖不决。
电梯大修、更换费用不菲,牵涉到家家户户,往往众口难调。因此,职能部门和街道、社区的介入是必要的,完善业主委员会这样的基层自治组织则特别的重要。在有关部门的引领、业主委员会的协调下,广泛动员居民参与到民主决策过程,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,才能避免“高龄”电梯故障不断却没人管、需要维修更换资金却筹措困难的被动局面。电梯究竟是维修还是更换,市场监管总局(国家标准委)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做规范。特定种类设备监管部门、住建部门应对我市居民小区运行15年以上的“高龄”电梯进行摸底,组织安全评估,在修和换的问题上给出专业建议,提出维修资金使用的政策和缺失资金的筹措机制,推进问题电梯的维修、更换,不让“高龄”电梯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安全。